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全站查询
    • 司南动态
    • 司南超擎
    • 航测遥感
    • 专题数据
    • 系统建设
    • 应用产品
    • 招贤纳士
    • 关于我们

“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和 “良渚古城遗址遗产档案系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019-08-26" 作者:国信司南

  近日,由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建设的“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与“良渚古城遗址遗产档案系统”顺利通过验收。

  杭州良渚遗址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监测管理中心)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在杭州召开了“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与“良渚古城遗址遗产档案系统”项目现场验收会。专家组成员有: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刘曙光、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柴晓明、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郑建华、杭州市园文局副局长卓军、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故宫博物院信息化中心原主任胡锤、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郑嘉励、浙江省世界文化遗产监测中心遗产监测研究室主任傅峥嵘、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王毅等。

1566787210515014943.jpg

考察监测中心、档案中心和机房建设成果

  专家组现场考察了南城墙考古发掘现场,反山墓地展示区、老虎岭展示区等重点监测点的监测和保护管理情况;现场详细听取了无人机监测、遥感监测、水文土壤监测、局部微环境监测、热红外渗水监测等监测技术手段的汇报。

1566787223682082543.jpg

专家组一行现场考察

1566787229484098779.jpg

向专家介绍老虎岭监测点情况

  专家组现场考察后,在遗产监测管理中心逐项审阅了项目验收材料,听取了监理报告、用户使用报告以及项目建设成果汇报、系统演示。

1566787236368002093.jpg

验收会现场

1566787241745063462.jpg

审查验收材料

  与会专家认为,监测系统结合良渚遗址的特点,选取本体病害、自然环境、日常巡查、建设控制、考古发掘等8项作为重点监测内容,实现了包括影响遗产的16大项内容的监测,具有自动化数据采集、移动巡查、遥感图斑比对、监测任务自动化分配、监测任务监管、自动预警、GIS展示分析等功能。

1566787247632087027.png

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

1566787253416068779.png

良渚古城遗址遗产档案系统

  专家组一致认为,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和良渚古城遗址遗产档案系统建设项目成果丰富,监测内容全面,技术手段先进,符合设计方案的各项需求,对接总平台的数据完整规范,建设效果良好,实现了良渚监测业务精细化管理、遗产监测数据的高度集成和有效分析,助力良渚遗址申遗成功,体现了遗产地监测工作的最高水平。与会专家一致同意项目通过验收。

  专家组建议将本项目成果和经验积极分享到省市等文物部门,推进遗产监测与遗址考古工作的紧密结合,加强检测中心与管委会其他部门的协同

  国信司南公司将继续努力打造遗产监测品牌,紧密结合遗产地监测保护工作的需求,为更多的遗产地提供及时、科学和有效的精准服务。 


  良渚古城遗址监测预警系统特点:

  一、天空地统筹监测

  利用遥感卫星影像、无人机、人工巡查,从宏观到微观尺度对遗产地进行全方位、立体化监测,发挥各种监测手段的优势。

1566787264968073069.png

“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示意图

  二、网格化监测管理

  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将遗产区划分为9个区域,每个网格区由专人管理,对区域内的遗产要素以及相关监测对象进行管理并责任到人,同时实行严格的定点打卡制度。

1566787275904041342.jpg

“网格化”区域管理与任务图

  三、要素全覆盖监测

  对整个遗产区缓冲区的所有遗产要素进行监测,每个遗产要素至少布设一个摄像头,每周人工巡查一次;重点病害的本体要素安装专业监测设备;共设立57个巡查点、128个数据采集点。

1566787283479066824.png

监测设备分布图

  四、遗产特色监测管理

  客观记录病害发育与微环境数据,研究南方潮湿环境下土遗址风化剥落、植物病害与局部微环境关系,探索考据发掘后土遗址的最适宜的保存环境。

1566787289492068294.jpg

老虎岭微环境监测

  五、移动巡检监测管理

  基于监测云并结合良渚遗址移动监测作业的需求,定制开发了良渚监测云,实现日常巡查和数据采集工作移动办公,极大提高了监测工作的效率。该系统建成以后,试运行近一年,已采集并与总平台对接约17万条监测信息,跟踪预警处置重点问题3次,人工巡查504人次,巡查月报14份。切实有效的起到了保护良渚遗址的作用。

1566787295459011178.png

移动数据采集系统

  以第9号台风“利奇马”为例,2019年8月10日,第9号台风“利奇马”于浙江台州市附近登陆,最大风力达17级,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了台风预警信息,同时监测管理中心采取了应对措施,通过监测系统的监控摄像头和前端监测设备,实时关注遗址本体的情况;台风警情解除后,监测人员第一时间赴现场,利用无人机、移动监测设备对整个遗产区进行了全方位的巡查,并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上级部门。

1566788021205028910.png

“利奇马”台风实时路径与信息

1566787306241013702.jpg

台风过后大莫角山台基(无人机拍摄)

六、监测任务智能管理

  对每项监测工作进行管理和分工,实现监测任务的精细化管理。系统对每项工作任务可调整工作人员、工作周期,按照监测周期自动分发给采集人员,并统计每项工作完成情况。

1566788155465009475.png

监测工作分工与监管图


版权所有©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电话:010-68424107   传真:010-68424105

京ICP备14035148号